评论

吃毛衣的飞蛾是无法战胜的

© Atlantic/Getty

利维坦按:

鉴于这些蛾子曾经吃烂了我一条非常喜欢的地毯,所以很难对其有什么好感。为了应对这种小蛾子,最后只能用樟脑球驱除,但收效甚微。而且你不得不承认,幕衣蛾可谓是完美的“家庭伴侣”,它们的演化独辟蹊径,生存意志极为坚韧,以至于人类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它们的入侵。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大约每年从三月底开始,我家就会开始计划一场“大屠杀”。我们的目标是家中的幕衣蛾(Clothes Moths,又名袋衣蛾,织网衣蛾):我们会在衣柜、客厅和卧室里放置带有信息素的诱捕器;我们和家里的两只猫时刻警惕任何墙壁上的棕色斑点。一旦发现蛾子,我们会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杀死无数只蛾子后,我和丈夫现在甚至可以徒手直接从空中抓住飞行中的蛾子。

不过,这一切都不足以消灭蛾子。这些特殊的蛾子实在是太适应现代人类生活了[1];作为一个物种,“它们实际上已经不再生活在外面了,”波士顿大学生物学家伊莎贝尔·诺维克(Isabel Novick)告诉我。衣蛾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完美的烦恼,它们能够依靠我们家中的物品生存,以至于要永久清除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幕衣蛾对衣物造成的损害。© University of Georgia Archive, University of Georgia

至少,成年的衣蛾很容易对付。它们的身体有茴香种子那么大,很脆弱。尽管它们有翅膀,但飞行能力很差——雌蛾更喜欢爬行——即便它们勉强飞起来,也只能飘动和摇摆。

不过,成蛾并不是问题所在;它们甚至没有嘴。真正的问题在于幼虫,它们在我们的衣柜中安家,并啃食价值数百美元的羊毛毛衣和羊绒开衫。

幕衣蛾幼虫。© wikipedia

这些幕衣蛾属于鳞翅目昆虫——包括蝴蝶和飞蛾——它们已经存在了数亿年,远早于我们,更不用说我们对奢华外衣的喜好了。然而,幼虫并不是专门针对毛衣的;它们寻找的是角蛋白(Keratin),这是一种坚韧的蛋白质,存在于皮毛、羽毛、角、爪、蹄和其他动物的附属物中。角蛋白非常坚硬,以至于大多数动物都很难消化它,因此会避而远之。

然而,正如诺维克和其他研究人员所发现的那样,幕衣蛾及其近亲设法演化出了一种利用这种机会的方法。在幼虫状态下,这些蛾子会产生帮助它们分解角蛋白的酶和消化液;它们似乎还有肠道微生物,可以溶解动物体内无法分解的物质[2][3]。对于某些物种来说,这意味着它们以角、蹄或玳瑁为食。然而,包括最常见于人类家中的两种幕衣蛾在内的其他一些物种,对角蛋白的来源并不那么挑剔。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昆虫学家崔东焕(Dong-Hwan Choe,音译)告诉我,这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幸的,因为普通家庭中遍布这种蛋白质。

幼虫以羊毛为食。© Clemson University

羊毛衣物尤其是幕衣蛾幼虫的最爱。但是,这些幼虫也会乐于吃动物毛织成的地毯和毛毯,以及带有软毛的家具、羊毛绝缘材料、沙发和枕头中的绒毛填充物,甚至有时在钢琴中找到的羊毛毡垫[4]。在极端情况下,幕衣蛾可能还会转向尼龙丝袜、棉混纺、豆粕或家中的灰尘。

这些蛾子在博物馆中被视为灾祸,它们会啃食标本和珍贵的文物;研究人员发现幕衣蛾甚至会依靠木乃伊化的人类遗骸生存[5]。诺维克告诉我,即使不给这些害虫提供衣物,它们仍然可以在你的家中生存。

在我家,一部分策略是防御性的:我们经常清洗羊毛制品,不想用体味香水吸引蛾子,并将最珍贵的衣物密封在密封容器中。但试图让任何家中完全没有角蛋白都是徒劳的。这种物质存在于我们的指甲、头发和皮肤的最外层。虽然我们的两只猫是老练的蛾子猎手,它们的毛发却会积聚在角落、家具和刷子上,似乎使我们家的害虫种群得以无限续命。诺维克和她的猫瓦伦丁住在一起,也有着类似的困境。

她还指出,在她的居住环境中,即使采取更极端的措施,比如雇专业人员熏蒸她的房间,也可能是徒劳的——蛾子很可能会从大楼的其他地方爬回来。

幕衣蛾成虫。© Wikipedia

现实中,许多幕衣蛾入侵的结局是“更像是管理而非根除”,崔告诉我,需要频繁的吸尘、布置陷阱、擦洗或干洗(或冷冻,甚至烘烤)衣物,以控制害虫。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时间和财务投资(化学干预措施,如樟脑丸和杀虫剂,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对于有宠物、小孩或某些医疗条件的人来说可能不是很好的选择;而雪松箱子,似乎也只是可疑的解决方案)。崔告诉我,虽然他经常接到被害虫困扰的人的咨询,但他无法确定是否有人成功消灭了这些害虫。

很少有解决方案可以解决飞蛾的所有演化技巧。诺维克指出,幕衣蛾对近亲繁殖有很高的耐受性[6]。它们可以安全地吞咽汞和铅,并且对寒冷非常耐受。它们的卵在冷冻几天后仍然可以存活;当温度较低时,幼虫可以在不成熟状态下存活超过两年。与此同时,热量会增加它们的繁殖潜力——诺维克担心,随着气候变化提高平均温度,幕衣蛾入侵(像许多其他室内害虫问题一样)可能会更加频繁。

诺维克试图尽可能地利用她自己的幕衣蛾入侵:她的实验室种群来自她自己家中捕获的个体。这是一种承认,和解共存是唯一的道路,就像人们接受果蝇是堆肥堆的必然结果,蟑螂是城市生活的一种负担一样。

或许这些蛾子应该被添加到我们被迫承认一定程度失败的害虫名录中——或者至少,对它们那脆弱但极为适应的身体表示勉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www.pagepressjournals.org/index.php/jear/article/view/jear.2011.83

[2]hdl.handle.net/2144/48244

[3]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63610/

[4]ipm.ucanr.edu/PMG/PESTNOTES/pn7435.html

[5]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474X05000731

[6]www.publish.csiro.au/bi/BI9520143

文/Katherine J. Wu

译/天妇罗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24/05/clothes-moths-pest-eat-anything/678515/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天妇罗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加星标,不迷路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