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现代都市中人与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在所有人眼中狗狗是忠诚卫士,聪明可爱机灵,更是现代都市人心中宛如家人般的最佳陪伴者。不可否认的是都市人流密集,加之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争执与摩擦,像被狗叫声打扰到休息、狗主人不牵狗绳咬伤路人等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大众的讨论。历史学博士克里斯·皮尔逊《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带领读者回顾了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30年代发达都市纽约、伦敦、巴黎人与狗之间的关系,详细江述了人犬关系变迁如何重塑了这三座城市,这段历史更让读者认识了都市生活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阶级、性别和种族、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思考。

19世纪富裕的中产阶级养的狗干净、优雅、血统纯,被视为家庭中的一员,然而对底层人饲养的狗和街头无主的流浪狗将其视作没有教养的危险存在,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造成狂犬病肆虐危害人类健康,纽约、巴黎、伦敦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困扰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强制狗戴嘴套、拴狗绳、扑杀流浪狗。

然而为此彼时的社会中涌现出不同的声音,感性的人认为狗也是有感情的,作为中产阶级家庭的一员它们同样有自由、舒适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权利,最主要的原因是溺爱狗狗的他们不舍得束缚让狗痛苦而使得狗狗被视作流浪狗被抓走;而理性者则指责爱狗人士的自私,因为自己的私欲为别人带来困扰。这种理性与感性的辩论与博弈,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显然对于当时来说,扑杀流浪狗是减少狂犬病的有效手段,但因为手段过于粗暴而遭到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从而出现了流浪狗收容所,血统好、温顺乖巧的狗狗很容易找到主人,流浪狗照旧不受待见难以逃开被扑杀的命运。随着发展,爱狗人士要求给予流浪狗“体面”的死法,从而有了“人道扑杀”。

狂犬病为三座城市的民众带来巨大的恐慌,法国医生路易斯·巴斯德研发出了可给人注射的狂犬疫苗,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待新事物半信半疑的态度,从出现、怀疑、验证、接受这段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也正因为得益于狂犬疫苗的出现让现在的人不再惧怕狗,狗除了陪伴人类还真正参与到都市生活中来,聪明、敏捷、忠诚让它们成为警察的好伙伴,共同维护都市安全秩序。

人与狗之类的宠物共同生活在美好的都市中,彼此多些宽容,学会换位思考,想来是解决不必要麻烦的最好办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